您目前位置:首頁
日期:2013/01/04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徐筱嵐、吳泓勳/台北報導】
另外,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瑞彬表示,企業提告營業秘密外洩,需先舉證自身已作好保密措施,且企業如何確認內部未擁有別家的營業秘密,避免受攻擊,是一大挑戰。
為保障台灣產業研發成果的「營業秘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」,確定增加刑事責任、加重境外處罰、公務員洩密加重刑責1/2,以及不法所得超過上限加倍處分等4大方向。林瑞彬強調,過去各產業最喜歡聘僱有經驗員工,但修訂案過關後,反而容易產生營業秘密風險,企業必須具備內控流程,盤點、確認員工工作內容或製品不涉有前公司的營業秘密。
日期:2013/01/04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林昶宏/台北報導】
延宕多時的大陸商標法第三次修訂,可望於今年第一次人大常委會後通過並實施;全國商業總會智慧財產委員會主委賴文平指出,新規上路後,台商不需擁有馳名商標,就能「打假」。
由於大陸現行商標法存在缺陷,造成惡意搶註問題層出不窮,台商若擁有馳名商標有助打擊惡意搶註行為,但馳名商標認定門檻高,現階段獲得馳名商標的台商不到30家;此次商標法修正草案新增條文,只要商標顯著性高、具備一定影響力,均可透過新規打假維權。
賴文平表示,此次商標法修正草案除了解決商標被惡意搶註,也在審定商標被惡意異議及商標與字號衝突等問題上著墨。
新規實施後,初審公告期間,只有在先權利人或利害關係人才能提出異議,且商標局將介入審查異議的合理情況,若異議無根據,商標局可直接頒發商標註冊證。
日期:2012/12/27
工商時報 記者崔慈悌/台北報導
國內企業近來屢遭國外大廠以「專利訴訟」打擊,前副總統蕭萬長昨(25)日建議政府,運用可掌控的閒置資金成立「創新發展基金」,鎖定國內企業所需專利,併購或投資具有資金需求的國外企業,協助產業取得智財權。
蕭萬長昨天以「以積極態度迎接未來挑戰-臺灣的全球經濟戰略」為題,在總統府月會中發表專題報告。
蕭萬長指出,今年是世界經濟動盪的一年,也是台灣非常辛苦的一年。大家都想知道目前經濟困境究竟是來自景氣循環的短期因素,還是結構性長期因素?從過去許多檢討來看,結構因素才是目前經濟困境的關鍵。
(資料來源:經濟部智慧財產局)
經濟部智慧財產局(TIPO)與美國專利商標局(USPTO)在101年12月21日共同宣布,鑒於去年9月1日開始實施之「台美專利審查高速公路試行計畫」於試辦1年期間成效良好,雙方決定延續並予正式執行。TIPO與USPTO在PPH的合作顯示智慧局的專利審查成果已深獲國際肯定,並為推動台美兩國實質交流邁進重要的一大步。
台美經貿關係向來密切,美國為外國人向我國申請專利最多的國家之一,去(100)年達7,715件。自去年9月1日試行PPH計畫以來,迄本(101)年10月底,TIPO共收到226件申請案,平均首次回覆時間為1.5個月,PPH申請至審結平均歷時3.2個月,加速審查效果顯著。